您的位置: 首頁 > 新聞內容新聞內容
測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必修課之一,但不少糖友卻在測血糖的時間選擇上不斷犯錯。
有的糖友只測空腹血糖;有的糖友最關注餐后血糖;還有的糖友憑著感覺行事,不舒服了才測……
其實,每天測幾次血糖,沒有統一答案,因人、病情、治療方式等而異。
無論如何,你要知道一天中適合血糖監測的7個最佳時間點以及不同情況的糖友有不同的監測注意事項。
一天中監測血糖的7個最佳時間點:
早餐前的空腹血糖
早餐后2小時(從第一口飯算起)
午餐前
午餐后2小時
晚餐前
晚餐后2小時
晚上睡前(約10~11點左右)
血糖穩定,不會出現的情況,自測一下你有嗎?
一、雙手麻木
√、很多時候,我們都會有雙手麻木的情況出現。麻木的情況主要分為2種,一種是生理性質的麻木,一種是病理性質的麻木。生理性質的麻木一般是因為,雙手保持一個時間不活動,雙手的血液情況不通暢,就可能會出現雙手麻木的情況。
如果是由于病理性的麻木,我們就不能忽視了。這非常有可能是由于體內的血糖含量過高導致的,血糖升高后,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就會有所升高,進而,我們的血液就有可能會出現不通暢的情況,我們的雙手就有可能會出現麻木的感覺。
二、手面發紅,可能是血糖過高了
√、如果我們的手面經常無緣無故的發紅,我們就需要引起重視了,很有可能是由于體內的血糖含量升高,血液循環不通暢。對于這種情況引起的手面發紅,我們需引起重視,很有可能是由于血糖升高引起的。
三、雙手浮腫
√、出現了浮腫,往往是腎病已經非常嚴重的信號了。腎臟出現了病情,我們需要判斷是不是由于身體內的血糖含量過高所導致。所以,出現了浮腫的情況,我們需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,看看究竟是哪些原因導致的,需引起我們的重視。
以上3種情況,就是我們的身體內的血糖含量過高,手上可能會出現的幾種癥狀。出現了上述癥狀,我們需引起重視,及時做出改變是非常有必要的,只有這樣,我們的身體才會更加健康。
還有哪些血糖監測的誤區要避免呢?
誤區一:沒有癥狀就不需要測血糖?
有些人測量血糖是“跟著感覺走”的,癥狀來了就意識到要測量了,沒有癥狀就沒有當回事,這樣是不行滴。當血糖輕度升高時,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癥狀,但時間長了也同樣會引起并發癥;許多老年糖尿病起病隱匿,“三多一少”癥狀也并不明顯,如果忽視血糖監測往往會延誤治療。
誤區二:家里測血糖沒必要?
監測血糖,去醫院復診的時候就夠了?血糖隨時都在發生變化,每月1次的測血糖將無法及時了解血糖的波動,錯過血糖控制的最佳時機。另外持續、全面的血糖譜也是醫生調整治療方案的依據,醫生很難單純靠在醫院一次的血糖值進行判斷。
所以,還是要堅持家庭監測哦!
誤區三:只測空腹血糖就夠了?
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,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檢測有著重大的意義。餐后血糖的檢測不僅有助于糖尿病的早期診斷,嚴格控制餐后血糖還有助于糖尿病大血管并發癥的防治。 糖尿病患者要根據自身的情況,選擇適宜的時點進行監測,而不能只測空腹血糖。
誤區四:查空腹血糖的前一天停止用藥?
到醫院查空腹血糖的前一天飲食、用藥、作息都需保持與平常一樣;如果擅自減藥/停藥或者過度控制飲食,將可能引起血糖的波動,次日查得的結果也無法反應真實的病情。
對于口服藥物/胰島素治療的患者,查空腹血糖的當天如果檢測時間過晚或時間不確定,可能會影響到全天的用藥計劃,應根據自身的情況,在醫生的建議下進行用藥的調整。
誤區五:糖尿病病情監測=自我血糖監測糖尿病的病情監測與血糖監測不能劃等號。
糖尿病是一個代謝性疾病,伴隨著血糖的異常,多數患者還存在高血壓、脂質異常、體重超標等問題。因此糖尿病病情的監測不單單要看血糖這一項指標,還要對血壓、血脂等其他代謝指標進行監測,以及對并發癥進行篩查與評估。
最后溫馨提醒各位糖友:要根據自身的病情,結合自己的生活方式,靈活選擇每天監測血糖的時間點和頻率哦!
文中內容參考:全民健康大管家/醫學界內分泌頻道